前往主要內容區塊

擁有資源的立法委員大刪96.93%人權預算,衝擊不利處境群體權益,加劇社會不平等

國家人權委員會(下稱人權會)今(13)日舉行預算刪減達96.93%•衝擊不利處境群體權益」記者會,人權會王幼玲副主任委員、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林仁惠理事長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牛暄文理事長共同出席;林仁惠理事長指出,此次立法院大幅刪減人權預算,嚴重衝擊不利處境群體之人權保障,而社經地位好且不需要資源的立法委員完全不會受到影響,相對加劇臺灣社會的不平等;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牛理事長以手語表示,應維持人權會的獨立運作,依據巴黎原則,政府必須提供充足經費以持續推動人權工作,期待臺灣在人權的推動上持續推進、不可停滯。


王副主委首先代表陳菊主委感謝「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哈珊(Samar Haj Hassan)主席發布聲明,就臺灣人權會預算遭到大幅刪減之情形,表達嚴正關切之意,並憂心嚴重影響人權會法定職權之履行。政策之推動具延續性,人權會114年度預算遭立法院刪減幅度高達96.93%,造成人權會無法正常運作,迫使多項民間團體共同關切之重要工作計畫必須中斷,同時亦中斷我國無法再以觀察員身分實體參與APF年會,喪失與APF各會員國國家人權機構交流之機會。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林仁惠理事長指出次預算大幅刪減不僅對政府運作產生影響,對人權保障構成嚴重威脅,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社會上不利處境群體或弱勢族群,沒有足夠的資源落實平等反歧視、提供社會保障等基本服務,造成人權倒退,衝擊民主體制。依據國際法,政府在進行財政調整時,應遵守的重要原則包括:緊縮措施應是暫時性的,僅適用經濟危機時;應符合人權標準;預算刪減應考量必要及合理性,且須有替代方案;避免歧視,確保不利處境群體之權利;保護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之核心權益;決策過程應透明且納入公民參與,以確保全體公民之基本人權,透過充足的預算分配,建立一個非歧視且尊嚴的人權保障體系。國際特赦組織與灣多個人權公民團體嚴正呼籲立法院儘速提出補救措施,確保人權會有效運作並維持獨立性;確保人權保護預算不被進一步刪減,尤其是不利處境群體相關社群之資源;確保政府不會因為預算刪減,影響人權保障國家義務之履行。


王副主委說明,亞太人權論壇(Asia Pacific Forum,APF)的國際聲援,凸顯國際人權社群對臺灣人權發展之擔憂,民間團體也持續關注中央政府總預算凍刪對國內整體人權業務之衝擊,我國人權倡議行動已落後世界潮流數十年,經過民間團體及人權會的努力已有初步成果,目前正值關鍵時刻,更應積極向前,持續促進臺灣社會人權的進步、發展與實踐,人權會再次感謝民間團體及APF共同關注人權會預算遭不合理刪減對國內人權發展之衝擊。


人權會高涌誠委員、王榮璋委員、田秋堇委員、紀惠容委員、葉大華委員也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