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塊

離線狀態:以當事人為中心的永續漁業人權

  • 類別:族群,工作

「一旦外籍漁工離開港口,你會在臉書上看見他們離線,這意味著他們即將孤立六個月、八個月,有些人甚至孤立了數年。」


本報告以「離線狀態」為隱喻,指出漁工在海上長時間工作無法與外界聯繫的困境,並呈現不同利害關係之當事人對於漁工在海上使用Wi-Fi的立場。此外,報告也以離線的概念,說明台灣遠洋漁業現狀與國際人權標準之間的差距。從漁工的招募開始談起,包括仲介引進、職前訓練、生活設施、工時安排、薪資報酬、安全衛生與社會保障,一直到後續的申訴機制等,根據國家人權委員會(NHRC)與外籍漁工人權組織(OMFR)合作「外籍漁工人權議題利害關係人之行動與對話」計畫之執行成果,爬梳遠洋漁業海上勞動歷程中重要的人權議題。此外,重要議題另以專章檢視,包括勞動檢查、漁業工作公約國內法化以及水產供應鏈中的人權盡職調查等。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間,我們合作辦理了3場小型座談會及10位關鍵報導人之深度訪談,蒐集來自外籍漁工、漁業公會、船東、船長、水產貿易商、仲介業者、政府部門、民間團體、漁工來源國駐台單位等各方意見,成為本報告的主要素材。


結論提及,現行法規將漁工區分為「境內聘僱」及「境外聘僱」,因適用法規不同,造成後者無法享有《勞動基準法》之保障,長期政策目標應使境外聘僱漁工之勞動保障儘量接近於國內之勞動基準。並呼籲政府、產業界、民間團體共同合作,以國際勞工組織第188號《漁業工作公約》(C188)及國際人權公約精神為準則,報告最後提出九點具體建議,期能提升外籍漁工之人權保障,以符合尊嚴勞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