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塊

人權會攜手《2025共生音樂節》 佩戴台灣百合胸章 紀念二二八、守護人權價值

紀念「二二八事件」,國家人權委員會期許將歷史傷痛轉化為具體行動,延續對人權與民主永遠的追求,成為有記憶、不重蹈覆轍的人權社會。「台灣共生青年協會」每年追思二二八,辦理「共生音樂節」已進入第13年,國家人權委員會肯定和感謝年輕人承擔起台灣歷史的責任,將傷痛傳承為共同的記憶和教訓,所以今年協力參與舉辦《2025第十三屆共生音樂節》,2月28日將於凱達格蘭大道,透過音樂、展覽及真人圖書館等系列活動,重現台灣人權奮鬥的歷程,透過與年輕世代對話,凝聚追求人權和民主的跨世代共同體。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佩戴由北美洲台灣婦女會、台灣婦女展業協會及濟南教會提供的「台灣 228 百合」胸章,緬懷戒嚴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並重申對人權價值的堅守。即便面對資源限制,人權會仍以有限人力及物力推動人權工作,盼透過音樂節活動,喚起社會對歷史記憶與人權價值的關注。人權會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以實際行動參與,2月 28 日下午一起前往凱達格蘭大道,讓過去為人權奮鬥的歷史重新年輕。


《共生音樂節》真人圖書館:二二八的世代記憶對話

本屆真人圖書館邀請3位與二二八事件相關的家屬、學者及創作者,從不同世代與視角探討二二八的歷史意義:


  • 16:20 - 17:00 林黎彩(二二八受難者林界之女)

林黎彩成長過程中無法理解二二八事件,直到參與紀念活動後,才開始追查家族歷史並積極投入平反運動。1992年,她向法院控告時任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雖未獲勝訴,卻展現受難者家屬的正義追求。


  • 17:15 - 17:55 黃銘正(紀錄片《尋找湯德章》導演)

黃銘正嘉義出身,擅長歷史與紀錄片創作,代表作包括《尋找湯德章》。透過5年田野調查,他試圖拼湊湯德章的生命歷程,將二二八歷史影像化。


  • 19:00 - 19:40 許雪姬(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

許雪姬長年研究台灣史,曾參與二二八事件工作小組,擁有豐富的口述歷史訪談經驗。她透過研究與推廣,深化社會對二二八歷史的認識。